本文转自:柳州日报
十年大台阶,迈步从头越。
城镇中心化、旅游产业化、工业集聚化、农业品牌化……谈及*的十八大以来柳江区进德镇的发展成就,该镇*委书记陈思李说出了一连串的关键词。在他看来,这十年,是全镇实现经济转型发展的十年,也是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十年。从年的6.07亿元到年的28.28亿元,十年间,该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5倍。十年的沉淀,该镇在高质量发展中走在柳江区的前列。
牢记嘱托,奋勇前行。走过非凡十年,该镇交出了高质量发展的“非凡答卷”,农村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农民持续增收,人均收入从年的元增长到年的.7元,“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变成现实,宜农宜游宜业宜居的进德画卷正徐徐展开。
1
*建引领红耀一都
今年9月17日,改造一新的进德镇乐山村长安屯热闹非凡,别开生面的赏秋寻趣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
“村里从来没有这么热闹过,来了四五百人。”长安屯村民小组长韦东乃说,今年以来,长安屯先后筹集资金28万元,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开展村屯环境整治、村庄风貌提升,修建村屯堤坝,清理河道,建设“微菜园、微花园、微果园”,不断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
长安屯从昔日无人问津的村庄到“网红”村庄的华丽变身,是近年来该镇积极探索以屯级*支部委员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为主体的“三会兴屯”乡村治理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该镇突出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着力构建“以*建领先促工作领跑、以*建破题促发展破局”的乡村振兴工作机制,持续推进“三会兴屯”乡村自治模式,不断完善农村基层治理,释放基层民主自治活力,谋划村屯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该镇35个屯成立“三会”机构,以四连村木岸屯、白山村九旦屯、龙新村龙朝屯、乐山村长安屯为试点,全面激活群众建设家乡的内驱动力,引导四连村木岸屯群众重建木岸舞狮队、武术队,传承客家传统文化,以文化振兴推动村屯发展;龙新村龙朝屯制定执行村规民约,开展家风家训文化活动,大力推进“五个百亩”产业,规划发展村屯“红火甜蜜事业”。逐渐形成“*府包揽”向“*府引导”“群众配合”向“群众主导”转变的乡村治理模式。
十年间,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日益强化,*建引领基层治理也不断创新。其中,该镇创新实施“魅力进德·头雁领航”乡村治理项目,成功打造3个“*建+”治理品牌,筛选镇、村、屯三级优秀*员组建11支*员先锋队,建立6个屯级“*群议事厅”,激发群众参与村屯建设的热情。如今,该镇“一心二带三轴三片四区+六工程”的“+6”乡村振兴体系初具规模。
该镇深入推进“*建联盟·红耀一都”书记*建项目,打造长乐物流“红色引擎·物流典范”红色物流网格化服务项目,为镇域内非公有制企业搭建协调、沟通的交流平台。以柳江区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为契机,推进“五基三化”攻坚年行动,创建该镇“*建联盟·红耀一都”企业服务平台,以数字赋能服务企业发展,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拓宽企业反馈问题的途径,畅通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问题的渠道。根据该镇二产加工服务业在柳江区相对发达的特点,实施领导班子挂点服务企业制度,深入辖区多家企业了解发展情况,尤其是产值过亿元的鑫恒晶木业、长乐物流园等企业,以“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店小二”精神,对企业问题随时反馈、企业需求随时点单,*府接单及时梳理,有效服务及时跟进。
2
*旗引航产业兴镇
金秋时节,走进该镇龙新村,万亩荷塘里、果园里、大棚里,随处可见农民忙碌的身影。山脚下产业大棚里,“产业赋能红耀一都”几个红色大字特别抢眼。很难想象,十年前,这里曾被列为自治区级贫困村。路难行,藕难运,龙新村村民种藕积极性不高。在村*总支部的带领下,村里很快修好了水泥路,收购商自发到村里定点收购莲藕,村民种藕的积极性才越来越高,10年间,龙新村藕田面积翻了30倍。
村屯道路畅通,莲藕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种不断改良,销路通了,干劲足了,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龙新村屯六屯脱贫户覃光相说,他家从瓦房搬进了楼房,日子越过越红火。
*旗引领特色产业不断发展。“现在村里已经有了10多个特色产业,呈现出品种多、规模大、带动性强等特点。”龙新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熊启才说,昔日籍籍无名的自治区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十年间,该镇充分挖掘区域优势资源,依托区位条件、瞄准“特”字发力,按照“*支部+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的经营模式,通过抓项目、建基地,抓示范、带农户,抓服务、强基础,打造“产业集聚+产业基地+产业村组”的三级产业联动机制,稳步走出一条产业兴、乡村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之路。辖区工业和现代商贸物流业、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长乐物流园区不断改革创新,建设长乐钢铁世界产业城。加速推进白山、龙新一带建材片区建设,年产值突破16亿元。在休闲旅游上提档升级,打造客家乡愁文化示范带,优化以晋航农业生态园、刷子摄影基地、紫藤花庄园为代表的“一园一花七农庄”精品旅游路线,年全镇接待游客超过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8亿元。
十年来,该镇坚持“*建引领、共建共促、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强组织聚合力,搭平台谋发展,以“1+12”的聚合效应形成*建合力,构建“联学联动、资源共享、互促互进”的*建联盟新格局,实现以*建联盟促管理、促服务、促提升,为企业发展助力,为乡村振兴赋能。该镇辖区内4个联盟企业与7个村通过资金投入的合作经营模式,助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入股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3.2万元以上。联盟企业免费为结对村硬化道路、修建篮球场,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彰显企业责任担当。在龙新村、琼林村、泗浪村一带,联盟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打造百香果、黑玉米种植基地,引进优良品种向周边村民推广并提供技术指导,带动村民发展特色产业,以振兴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3
*员冲锋建设新城
“4月份,我从四川开车回老家做清明,过了拉堡后这些路我都不认识了,我老公还笑话我。老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好!”
“这几年进德发展速度真快!”
近日,一条题为《一条路的十年巨变》的短视频,展示了进德镇从“出不得”到“不想走”的变迁,引起全国网友纷纷转发,迅速走红网络,许多网友留言感慨十年来进德镇的巨变。
巨变的背后,是该镇*员先锋队带领群众两千多个日夜的不懈奋斗。年1月6日,柳江撤县设区,该镇成为柳江新城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一条兴柳路,连起了新兴工业园区和柳江新城,连起了智能家电产业园和空港物流产业园,打开了该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柳江撤县设区以来,该镇通过创建“三个先锋”,成立征地拆迁工作临时*支部,以区、镇、村三级*员联动带头参与征地拆迁为切入点,践行*员先锋表率,在各重大项目建设中凸显“进德速度”。年以来,该镇签订土地征收协议超过1.6万亩,签订房屋拆迁协议超过57万平方米,柳江新高中建成竣工实现招生办学,顺利完成启迪科技城、碧桂园、体育公园、邻里中心、六兰至百朋改建工程等8个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西一路、南三路、兴柳路南延长线等新城区主干道全面贯通,加快推进宜柳高速进德互通、东一路、东二路、东三路、东六路等项目的建设,配套服务管理得到优化,助力柳江区“五纵五横”新城主干路网更趋完善,进德“15分钟步行生活圈”初步建成。
青山翠绿、湖水荡漾,柳条垂地、白桥横卧……昔日的鱼塘伴随着新城开发,如今成为如诗如画的网红打卡地——岜公塘湿地公园。“破旧的农村变成了现代化的城镇,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回家乡发展了!”今年49岁的进德村*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国华笑着说,“白天务工,晚上回家陪陪父母孩子,到附近的岜公塘湿地公园休闲娱乐,好不自在。”这也是许多村民幸福生活的写照。
该镇在新城建设开发过程中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道路,将破坏湿地生态的产业关停、搬迁,并在生态修复基础上建设岜公塘湿地公园。同时,推进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排查“散乱污”企业,认真开展河长制工作,年荣获“自治区级生态乡镇”。
生态美成了该镇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此外,该镇还在高质量脱贫、社会保障、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等方面,不断擦亮民生幸福的底色。(黎寒池何相宜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