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
TUhjnbcbe - 2022/2/11 13:34:00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55---60

文/敏敏

第二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

第55条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汤主之。

这一条论述伤寒表实,该汗未汗,致衄而表不解的以汗代衄证治。应与46条、47条的衄以代汗合参。

伤寒表实脉浮紧,应当用麻*汤发汗,而未用发汗法,致使表寒之邪郁遏阳气,迫血妄行,形成邪随衄泄的机转,衄后脉静身凉,是为红汗而愈,如果体壮邪重,衄而不畅,邪气不能随衄而解,起不到解表达邪的作用,仍须发汗解表,以汗代衄才能告愈,仍用麻*汤。与46条的汗后不解,致衄而解,以及47条的自衄而愈互相合参。对伤寒表实,该汗未汗或汗后又衄,以及自衄者,要观察衄后表邪是否解除。如衄后,邪随衄泄,脉静身凉,伤寒告愈;如衄后表邪不解,可以发汗以汗代衄。衄后表邪解除的称以衄代汗,这种衄俗称发红汗。衄后表不解,可再发汗,叫以汗代衄。

这同上边啊「伤寒,脉浮紧,发热无汗,自衄者愈」那一条可以对照着看。那么伤寒、脉浮紧,这是表实证,应该发汗,由于不发汗而致衄,那么这个血管充血达到一个相当程度,它非要破鼻子不可。那么这个致衄也有好病的,前头那条就是的。要是不好呢?该吃麻*汤还得吃麻*汤,这个就是,这个就补充那条的不足了,那条这不是在这「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这不是个绝对的,我方才讲也是这么讲的,所以「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这种表实证,有人可以自衄而愈的,那么这一段呢,就是自衄也有不愈的,就由于你不发汗,那么它这个充血是越来越盛,里头就阳气重了,越不发汗,阳气越重,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它就要自衄,这是由于不发汗所致呀。那么这个时候啊,病虽然衄,但不自愈,你还要用麻*汤治疗。

这两节你一看就明白了,所以它不是固定的,这个病它是瞬息万变的。有因衄就好的,有因衄不好怎么办呢?该治还得治。这个就是补充那条。

第56条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这一条论述伤寒不大便,头痛,通过小便清长辨表里证治。

伤寒不大便、头痛、发热是内有热,说明不大便是阳明腑实,应当有口渴、小便短赤,甚至高热,故用承气汤泄阳明实热,通腑气,头痛自止。由此可见,这个头痛是阳明经头痛,应当是头额痛,而不是太阳经头项痛。如果这个人小便是清长的,说明邪气并未传里,仍在表,还须发汗,宜用桂枝汤,为什么用“宜”字而不用“主之”?这里有斟酌使用之意,因为伤寒有六七日之久,而且兼有不大便,患者是否接受过发汗、泻下未可知。伤寒病发六七日,既有伤正又有传经的可能,故斟酌使用桂枝汤而不用麻*汤。汗后如果头痛,必然要以衄代汗,说明邪气重而头痛,必然邪从衄达。这又是倒装文,“宜桂枝汤”应接在“当须发汗”下。仲景在《伤寒论》中用倒装文的地方,是要提醒读者注重文义,点明重点的地方。

那么这个「头痛有热」是表里共有的病,太阳病也有头痛发热,阳明病也有的,那么它说这个原起是伤寒,就是表实证啊,就是无汗这种伤寒,而且已经不大便六七天了,那么这个头痛有热呀,大概就是里实的问题了。

这个久不大便啊,它就造成自己自中*啊,我们饮食入胃,血管要吸收,可是老不大便,停在肠子,它再吸收了,就是有了*素它也吸收,肠子本身不知道有*没*啊,生理上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日久不大便容易有头痛的。

它这六七天不大便啊,那么头痛有热,按着常规上看,这是里实证,所以与承气汤。这个「与承气汤」,它不是说「主之」啊。它这个书啊,「主之」就是固定不移的。「与之」,比这个「宜」的口气更轻,「宜」就是当,应当,也不是「主之」。这个「与」是大有商量余地的,「与承气汤」,这个承气汤也多种啊,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等的吧,可以与承气汤,就是要你根据它这个病情的轻重缓急,斟酌着用吧,它是这个意思。假若真是里有热,那个小便呀它要红赤的,这个是很要紧的,这是辨证的法子了。

那么这个头痛有热,不但阳明病有,太阳病也有。那么如果阳明病,它里热,里热了小便红赤。那么「小便清者」,色不变,「知不在里,仍在表」啊。那么这个虽然六七天不大便,你不要光看这个不大便,还得看小便,小便色清,这还是表证;它要是阳明病,小便绝对变色。

「当需发汗」,那么这个表证在呀,你还是要发汗的。这就是这个病啊有疑似之间,我们找这个特别的鉴别的一种方法,尤其这个表热、里热鉴别的方法,以小便是最好辨了,所以咱们在临床上要问,不问不行。那么这个表热、里热,最容易辨的莫过于小便,你问问小便怎么样,小便一点颜色不变的,里头没有热,你别给人吃承气汤了,这还仍在表,当须发汗。这个发汗,可能它是麻*汤,它说的是发汗,而且开始它用的是伤寒,没有汗。

「若头痛者,必衄」。它这个一句话差不多就是一段的意思了。假若吃过麻*汤发汗,而头痛不已,那个人啊它必衄,什么道理呢?这个就是病深,它病了六七天,这个热都往上冲,六七天发汗之后还不好,脑袋还疼,说明这个上冲也厉害,这个上冲是桂枝的主要的证候,所以治头痛啊,这个麻*汤不如桂枝汤,可是麻*汤也有桂枝,但是桂枝量也小,所以一般的头痛啊大概用桂枝汤的多。

它说无汗,你不能吃桂枝汤,先要吃麻*汤,吃了以后,头痛还仍然不好,那个就是与桂枝证上冲有关,不但头不好,而且必衄。「宜桂枝汤」,那么这个时候啊应该用桂枝汤,再小发汗就好了。这也挺重要,重要在哪呢?就在这个验其小便以知表里,这个汗下异法呀,这个很重要,该发汗的吃泻药不行;那么真正阳明病发汗也不行啊,越发汗,里头热结得越厉害。那么假若发汗,病还不好,脑袋疼得厉害,鼻子出血,你以为解表解错了,也不是的,那是因为久不得汗出,造成阳气重,同时气冲得也厉害,气往上冲,这时候你再更发汗,这个表还是没解嘛。

第57条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它这个就接着上边一节,发汗完了,还有头痛者而且衄,就得吃桂枝汤,这也是定法。这个前头我们讲过了,本来它是太阳伤寒,发汗已解,但是半日许复烦,本来它这个表解了人应该就不烦了,可是它复烦,烦就是有热才烦,因为这个热没除,所以它又烦,这时候你看它脉啊还浮数,还是有表热,可更发汗,这个时候啊再发汗就好了,但是不能用麻*汤了,宜桂枝汤。

我们讲了这些全是对于麻*汤、桂枝汤这两个方剂应用方面,它反复地来申明。它说麻*汤吃过之后,如果病不解,这个病还在表,那你还得解表,还得发汗,但是不能再用麻*汤了,必须用桂枝汤,在这它特别地郑重其事地点出来,前头都没说明啊,可是我讲了。

那么上边那个也是,本来它是头痛有热,但是小便清,这是表证,它是伤寒,没有汗的病,当然先用麻*汤。可是使麻*汤也对呀,吃完了头痛还不好,鼻子反倒出血,那么这个时候脉当然也还是浮数的,你再吃桂枝汤就行了。这是定法,这在临床上也是一样的,这个麻*汤不能连续用,凡服过麻*汤而表不解,你再解表就得用桂枝汤。

反过来你服过桂枝汤表不解,可不能用麻*汤,还是使桂枝汤。这是定法,所以桂枝汤这个药啊最平和不过的,绝不像后世这个说法,它就用一句话了,「桂枝下咽,阳盛则毙」,那正说明麻*汤证,这个前头有了,说桂枝本为解肌嘛,若脉浮紧,发热无汗,这种太阳伤寒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我们上边方才讲这个,阳气重的这种病,阳盛则毙就是指阳气盛,它是这个表实证,不得汗出。这个桂枝汤是怎么一个药呢?桂枝汤它是甘温,虽然解表,有益胃生液的这么一种作用,那它已经是体液充实体表了,你还增液,这不是让它实上加实了嘛,所以这个麻*汤证用桂枝汤是绝对不行的,这个阳盛指着阳气盛于表那个阳盛,不是有热,桂枝汤、麻*汤哪个不治热病啊,都治热。

后世给曲解了,凡是热就不能吃桂枝,这都是错的。桂枝汤这个药啊非常平稳的药啊,我常用,那就是伏天我也用,也是三四钱这么用,怎么也不怎么的,哪有那回事呀,该用你就得用,不该用你非要用那也不行啊,那么这是一种定法。

所以它说伤寒发汗,本来是药对证了,吃了也好了,可是半日过它又来了,脉还浮数,还在表,你就换个发汗的法子,用桂枝汤就好了,不能用麻*汤。

第58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这一条论述病达到阴阳自和必然自愈。“凡病”泛指一切病证,“凡”是大凡的意思,是个发语词,“病”是指平常的、所有的、一般的病。“若发汗,若吐,若下”是列举三种治法,即汗、吐、下三法,“若”字可译为“或”字,就是或汗、或吐、或下。“若亡血、亡津液”是指上述汗、吐、下三种攻邪法造成亡血、亡津液的后果,这两个“若”字应当译为“如果”。就是说,大凡所有的病用汗、吐、下三法治疗,如果伤了营血、伤了津液造成邪去正衰的状态,并不需要药物治疗,可以等待机体自行调节,达到阴阳平衡,必然自愈。当然这里的“阴阳自和”不排除饮食调养、休息护理等促使正气恢复的方法。

这一节就是发汗不合法,也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它这个是个泛论,无论什么病,我们治疗啊用汗、吐、下这些都是攻实去病的一个大法,在中医上说,汗吐下都是攻实去病,可是用不得当,都足以害人,起码是亡血、亡津液,这个亡血就是亡血液。

那么这个发汗亡失体液得最厉害,这个吐下也是一样的,它本来吃些东西,胃消化之后要吸收的,你不等它消化,不等它吸收,都吃泻药下去了,身上体液也是不能够补益,不能够继续得到吸收,也是少了嘛,也亡津液、亡血液嘛。

如果阴阳自和,阴阳自和指着表里,表里没有它病,我们经过发汗,或者吐、或者下,损失了血液和津液,如果表里自和,这不要紧,这个病可以治好的,不必乱治,「必自愈」。那么言外之意,津液血液亡失,而又有表里不和的现象发生呢?那你得治疗,没有不和是不要紧的。

所以人的这个身体呀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糟蹋坏的,但是这个是不合法的发汗吐下,损失人的津液体液,亡津液、亡血液这是肯定的。亡就是亡失的亡啊。

第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这一条承前一条,举例汗下失序,亡津液造成小便不利,不必用药治疗,待阴阳自和津液恢复,小便自然通利。

“大下之后,复发汗”是汗下失序,即使有里证还有表证,也应当先汗后下,而先下后汗,非但病不除,反伤亡津液,造成尿源涸枯,小便不利。“勿治之”是告诫不要用通利小便的药物更损津液,要用饮食水谷自养的方法滋其化源,水到渠开,自然而愈。

因为本条的目的是承上条说明至于汗下失序,重伤津液,有亡阳、亡津液的情况,如果用饮食水谷调养的方法跟不上机体阴阳自和、津液恢复的需要,用滋其化源、养阴和阳的方法帮助阴阳自和津液恢复也是必要的,更是可行的。

脉浮紧是伤寒表实的脉象。伤寒表实寒凝营分,营卫不利而身疼痛,应当用麻*汤发汗。但是,假如病人脉不是尺寸俱浮紧,而是尺中脉迟(尺脉候里,迟是迟滞不足之象),那么里虚定然。里虚之人即使有表邪也不能发汗,强发虚人之汗,犯夺汗者无血的禁忌,甚或有亡阴亡阳之变。“何以知然”是反问句,“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是自注句,意为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自我回答是因为营气不足,血少。

大下之后,吃的这个重下剂了,尤其巴豆这类的下剂,病不好而复发汗,这有这样的大夫吗,这个汗下倒置啊。一般都是有表证先解表,表解再治里,没有这个先治里,大泻之后还有表证的,很少的。

如果被泻下之后,就算有表证也不能再发汗,那个发汗起码也是要用这个解肌这类的药物,像桂枝汤这类的,不能再用麻*汤,那么它这个说的是用麻*汤。因为这个汗下倒置,这种治疗啊没有个不亡津液、亡血液的,那么津液、体液亡失太多了,小便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小便不利是由于亡津液的结果呀。

这是误治,这就告诉你呀看到这种情形,不要利小便了,所以在临床上不能见一个症状,治一个症状。一般我们遇到小便不利,当然要利小便,可是这是由于亡失体液造成的这个小便不利,它里头没有水分,你如果去治疗它反倒为逆了,所以它说是「勿治」,千万不要再利小便了。

「得小便利,必自愈」,它由于津液恢复,小便自然利的。这一节就是承着上节说的,就是阴阳自和,表没有什么病,里没有什么病,只是由于这个大下、复发汗,体液亡失太多了,造成小便不利这么一种情况,没有其它的毛病,这个你不要瞅着小便不利就治。根据这个「阴阳自,和必自愈」,难道小便不利不算是一个不和吗?其实这个不和没有关系,还算自和之内的,所以这个不要治,等它这个津液恢复,小便就自然利;如果津液不恢复怎么办?当然也要治,可你不要去利小便了,要用前面讲过的健胃生津的法子。这是对上一条作一个补充说明。

这个59条以下全是汗下失法,而造成种种的疾病变化。大伙要注意,桂枝汤、麻*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几个是顶主要的,那么另外有一些合方、加减方如桂枝麻*各半汤、桂枝二麻*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是合方。另外还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药汤,那么这些都是一些加减的方子。

那么回头这些主要方子在脑子里头得有个体会,因为桂枝汤它是解肌,它既能够亢进胃气而生津液,它这里头是甘温嘛,这个胃是喜甘、喜温、恶寒、恶湿的这么一个脏,所以桂枝汤这个甘温能够亢进胃气而生津液,它是这么一种发汗药,所以我们用桂枝汤啊必须以津液丧失为先决条件,你像我们前头讲的这个开始有这个表证,有自汗的需要用桂枝汤,不能用麻*汤。

自汗者就是丧失体液,我上面给引征内经那一段,「阴阳交」,本来这个表证就是人体利用这个精气,想达到出汗的目的把这个病邪驱除出去,就是这么一种病机,我们根据这个症状分析也是这样的。可这个桂枝汤证它是出了汗了而病不好,足证它这个精气呀力量不足,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它不足以驱邪,所以虽然汗出而病不愈,但是它不到阴阳交那么一个严重的状态,它还能吃,没到那个不能食,所以它不要紧,但是我们治疗啊可不能用麻*汤,必须用养津养液的桂枝汤,这是桂枝汤。

这个麻*汤呢你看正相反,麻*汤是治表实证,由于表实,体液一点也排泄不出去,那么压迫人身上哪都疼,头、项、关节、腰,无处不疼,桂枝汤虽然也疼,但是麻*汤比桂枝汤严重得多。同时由于表气一点也不解呀,必波及到肺,所以它要喘,这是麻*汤与桂枝汤的区别。这两个方剂在太阳篇里最主要。

再看葛根汤,里头既有桂枝汤,又有麻*,所以葛根汤证一定恶风,因为有桂枝汤的关系,它也恶寒特别厉害,它有麻*汤的关系,但是它同时加入大量凉性的葛根,所以葛根汤这个方剂是一个清凉性、滋润性的一种解表、解肌的方剂,它解肌是有桂枝汤的问题,同时葛根这味药也解肌,那么主要的是项背强几几。太阳病也头项强,但是背不强,因此遇到太阳伤寒加上项背僵的,得再加入葛根才能治。

另外如果这个项背强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这个人就要抽,叫痉病,这个葛根汤也能治,不过这痉病得是刚痉了,在《金匮要略》里有的。这个方剂呀在临床上是最常用的,凡是表不解,没有汗,恶风恶寒得厉害,觉得怕冷得厉害,无论它项背强几几还是不项背强,都可以用葛根汤。

第四个就是大青龙汤了,大青龙汤是越婢汤与麻*汤的合方,它这个方剂就是不汗出而烦躁,要不怎么咱们方才讲那个二阳并病,当汗不汗,其人躁烦,我怎么说是个大青龙汤证呢?就因为这一点。本来应该出汗,而汗不得出,这个人就烦躁,这是大青龙汤证。

大青龙汤是大发汗药,麻*用6钱啊,恶寒也相当的凶。大青龙汤与葛根汤这两个方剂的主证啊,全是表实无汗,而恶寒比较严重,可是这两个好辨,一个有石膏,这是大青龙汤证,必烦躁,或者口舌干,它有内热,这葛根汤没有。葛根汤有项背强,大青龙汤没有。这两个方剂啊全是恶寒较比厉害。

这个小青龙汤证就是咱们平时所说那个外有风邪、内有痰饮的病,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嘛。那么这个方剂偏于温,它有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些药,所以它有咱们说这个痰饮咳嗽这类的病。另外大小青龙汤都能发水气,那么这也治溢饮那,这个是在《金匮》上。

我们讲完这些,就知道中医这个发汗啊,你拿这几个方剂来讲是个个不同,所以在临床上用错了就不行,你像我们方才讲这个二阳并病,它也先发汗,它用这个发汗方法不合适,所以还有大青龙汤证发现,它那个病可见开始就是大青龙汤证,它也许用桂枝汤了,也许用其它的方剂,都是没达到目的,所以这个汗出不彻,与一般的麻*汤证、桂枝汤证全不同,所以方剂没用对,它病不好,甚至于还出大毛病。

这是我们上面讲这些发汗剂里头有这么几个主要的方剂,这几个主要的方剂你心里要有个数,那么其它几个加减方剂你就容易理解。咱们今天就讲到这了。

第60条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这一条再承上条论述汗下失序,伤阳致表里阴阳俱虚。

先下后汗是谓失序,也是误治,先下不得法,既伤里阳也损津液,后汗亡表阳更损津液,表里阴阳俱虚,必然出现恶寒颤栗,也就是俗称怕冷哆嗦;脉微为表里阳虚,脉细为里阴不足,津血虚,说明表里阴阳俱虚。“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是自注句,意思是所以形成“振寒,脉微细”这样的脉证,是阴阳表里皆虚的缘故。

上条讲汗下失序误治伤阴,本条讲汗下失序误治后伤阴又伤阳。伤阴有阴阳自和,津液恢复自愈的机转,阴阳俱伤未提治疗和转归,是否考虑回阳益气为先务。因为有形之阴不能速生,无形之阳有顷刻而亡的危险。

上次这个59条啊,说「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是也,勿治之,则小便自利,必自愈」,它说如果又泻下又发汗之后,病人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阴阳自和这就自愈,这是一个自愈的一个例子。那么这一节这个例子就是相反了,非治不可的。

那么一般要是个太阳病,如果吃了泻药,表不解,那么气上冲者嘛,那是表不解了,还可以吃桂枝汤,但是不能用麻*汤。那么这条说的就是用麻*汤发汗,它这个书说发汗啊都指着麻*汤。一开始它先下之,伤其里,就是里虚了;复发汗,又虚其表,那么这样子治疗啊使表里俱虚,所以「必振寒,脉微细」,这是个倒装句。

那么表里俱虚了,表虚,这个表虚不固,所以就怕冷、振寒;振寒就是打颤颤,它说打颤颤地怕冷,这就是虚得厉害。脉微细就是里虚的情况。那么这个病应该怎么治,后头就有了,这个是在原则上说。它说下之后复再发汗,往往造成表里俱虚,这个人起码要振寒,而脉微细的。

因为我们讲的是太阳病,太阳病的治疗呢依法当发汗,那么虽然是太阳病,如果要是这个人汗下失法,或者是发汗不当,这都属于误治,容易造成很多的疾病的所谓逆证呀,就是治坏的病啊,那么这个呢我们研究太阳病也不得不知。但是底下这一系列方子并不都见于太阳病,这个我们要理解。底下就说了关于表里俱虚的治疗。

(引之胡希恕、倪海厦、胡要所伤寒论讲座)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1~3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4~6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7~10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11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12~13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14~15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16~19

《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20~22《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23~25《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26---28《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29---30《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31---32《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33---34《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35---37《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38---39《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40---41《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42---45《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46---47《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48---50《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证51---54▼更多精彩推荐,请
1
查看完整版本: 她学伤寒伤寒论条文解读太阳病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