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定调稳增长,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TUhjnbcbe - 2024/10/19 21:05:00

作为每年最高级别的经济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成为了解中国年度经济政策的“风向标”。12月15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会议要求,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中国报道》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连续两年为来年的经济工作定下同一基调,“稳增长”是年经济工作的首要目标。

不少业界专家预估,年我国GDP增速或为3%以上,在低基数基础上,年将有望反弹到5%至6%。但复苏过程也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奥密克戎感染潮、市场预期有待重塑、国际形势变幻等因素纠集在一起。因此,坚持稳中求进,运用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政策和六个统筹,做好五方面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显得尤为重要。

在受访专家看来,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年稳增长政策空间依旧较大。与年相比,年密集出台了财政、金融、产业等各项政策,目前尚未充分发挥出作用,叠加酝酿中的宽松政策,年经济形势可能会超出预期。

“稳”是大局,“稳”有重点

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速呈现较大波动,一季度为4.8%,二季度受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下跌至0.4%,多项稳增长措施接连出台后,三季度回升至3.9%。

对于这样一条“V”型曲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年经济减速,但没有失速,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升的势头也没有中断。

不过透过部分重要数据,如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宏观经济指标增速回落较大。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延续了年作出的“三重压力”判断,称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压力仍然较大。

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苏剑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党中央提出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增加稳增长权重,同时稳就业、稳物价,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年经济政策提供了基本导向。

△12月24日,在柳州市柳江区智能家电产业园,工人在厂房屋顶安装光伏板。

“今年的‘稳’和过去三年讲的‘稳’不是同一个含义。”采访中,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告诉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研判称,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会明显下滑,中国经济将会整体回升,走出一条独立的向上运行的轨迹。这表明,明年的稳中求进是“当出手则出手”,该实施的政策都会用上,就是要把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推动经济整体好转。

何谓合理区间?苏剑表示,我国还有中长期的目标要实现,即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该目标,年均经济增速需在4.8%以上。在张燕生看来,经济增长的合理区间在5%至5.5%之间,他表示,我国年和年的两年平均增速为5.1%,保持在了合理区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中国年GDP增速为3.2%,这一低基数下,若把年的增长目标定在5%,年和年的两年平均增速也只有4%左右。因此,张燕生建议将明年的增速目标定在6%以上,“这不过高,而是一个非常实在的任务”。

任务同样是艰巨的。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点评年前三季度经济数据时谈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国际环境复杂演变,世界经济继续走弱,国内疫情反弹影响加大,市场需求不足,经济恢复动能减弱。

稳增长从何而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财政、货币、产业、科技、社会五大政策及六个方面相关工作的统筹,组成了明年的宏观政策框架。在受访专家看来,宏观政策对于短期经济目标的实现会起到较大的作用。

稳中求进,稳有抓手。会议同时指出,年经济工作千头万绪,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包括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改善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

采访中,结合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专家总结了明年开展经济工作需注意的几个方面。首先,扩大内需被置于首要位置,这是适时作出的一个重要调整;其次,政策工具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增强市场预期和信心。

△多地组织外贸企业商务包机赴海外抢购订单上了热搜。图源网络

不久前,浙江、江苏、广东、四川、福建等地方政府组织外贸企业包机出海抢订单,成为各地稳增长的真实写照。张燕生评价称,企业想要夺回因疫情耽误的时间,想要修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联系中断3年所产生的信息鸿沟、认知鸿沟,应该大力鼓励。

张燕生同时表示,这也是一场发生在全球外需萎缩背景下的自救行动。年-年,我国的外贸依存度由64%降至34%,最新的外贸数据亦显示,年4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是0.1%,11月同样为0.1%。他指出,这意味着外贸进出口从4月份的谷底到了11月份再次回到谷底,而且受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影响,外需萎缩的形势可能会持续到年。

总需求不足、消费疲弱是当前经济的显著痛点,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在外需收缩背景下,将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在扩内需、稳消费上,这对于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十分重要。”张燕生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并提到了几个扩消费的场景,如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业内人士认为,加上此前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年)》长远谋划了如何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因而对年的扩内需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游客在北京五棵松华熙Live游玩(12月25日摄)。

苏剑指出,经历了3年疫情,提振消费其实很难,但居民消费有一个自然的恢复过程,随着防控举措的优化,餐饮、旅游等服务型消费将会率先复苏。

短期内,发放消费券、发行特种国债都是扩内需促销费可以采取的辅助性手段,张燕生始终认为,从中长期看,提升3个指标占比是当务之急,即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提升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提升人均中等收入人群占总人口的比例。

疫情暴发这几年,我国稳经济政策持续发力以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受访专家均肯定了政策性工具在关键时刻发挥的作用。例如,年留抵退税政策范围在小微企业和制造业等6个行业企业基础上,新增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7个行业。截至年11月10日,增值税留抵退税规模已达到2.3万亿元,超过前3年的总和。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苏剑提醒,年我国密集出台了财政、金融、产业等各项政策,疫情防控优化后,这些政策如果被真正激活,叠加新的宽松政策,明年经济反而存在过热风险,需要同时准备好紧缩型政策工具。“当然这里面还存在预期转弱的问题,比如即便疫情防控放松了,企业仍在观望,就不足以把经济拉到充分就业的状态,这时仍需宽松的政策发挥作用。”苏剑说。

“政策很重要,真正重要的是预期和信心。”张燕生向《中国报道》记者表示,预期稳市场才会稳,市场主体的信心才会不断增强,继而激发出经济的内生动力。

“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先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的这句表述,让张燕生印象深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要求,从战略全局出发,在改善预期、提振信心上积极作为,强调“要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要坚持真抓实干,求真务实”。

“坦率地讲,外企、央企、民企大厂如果看好未来,出手投资,而不是准备过冬的心态,手持巨额现金大量裁员,经济就有望运转起来。因此要鼓励企业敢干,就要解决政策环境的不确定性、舆论环境的不确定性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张燕生说。

科学评估,应对疫情冲击

如果说政策工具尚属可控,疫情则是影响经济运行的关键变量。

12月26日晚,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防控工作目标将围绕“保健康、防重症”,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这是继防疫“二十条”“新十条”实施之后,我国对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作出的又一重大调整。苏剑坦言,防疫政策转段后,要被迫接受感染人数骤增对经济造成的负面冲击,如劳动力不足、消费活动受限等。

△12月28日,在赤水市石堡乡朝阳社区,医护人员为群众发放药品。

从公共卫生的角度,苏剑强调当务之急是处理好政策优先序,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降低病毒传播速度,尤其减少患重症的人数,避免疫情集中暴发和产生医疗挤兑。

受访专家均向《中国报道》记者预测,年冬至年春,全国可能会迎来三波感染高峰,第一波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春运人员流动造成第二波感染,春节后返岗以及务工人员返城引发第三波疫情。他们均表示,因此疫情冲击经济可能会集中表现在明年一季度,经济加速增长有望是二季度及之后的情形。

当前国内疫情正处于快速上升阶段,各地疫情高峰到达时间有所差别。据张燕生观察,现阶段北京、广东、重庆等城市疫情蔓延比较严重,这些城市相应会比较快地恢复经济。如果到年一季度末,全国还有相当一部分地区未达到与病毒长期共存,拖延下去又出现不断的新旧交替传染,明年的经济形势就会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他强调称,下一步,对病毒毒株的变异做出科学研究,以及评估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十分重要。

随着对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措施,无论在认知上还是政策上,“重启经济”已成为我国各领域工作的新命题。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年会上,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尹艳林表示,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强、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新动能强劲、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良好态势没有变。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和落实,人流、物流将更加顺畅,社会再生产的各环节、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望加快恢复,经济活力将得到有效释放。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陈珂

图片来源:新华网

责编:徐豪

1
查看完整版本: 定调稳增长,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