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择一城终老建宜老城区河西区探索居家养
TUhjnbcbe - 2024/9/17 16:11:00

天津日报
  /08/03

老年人居家,第一位的需求是什么?

河西区通过对全区20余万名老年人入户调查,助餐是老年人第一位的需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担起了助餐之责。

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用餐怎么办?

制定居家养老志愿者积分暂行办法,推行互助养老模式和“时间银行”制度,鼓励身体健康的“活力老人”通过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巡查探访等,换取积分和奖励,打通助餐“最后一米”路径。

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区”的诉求怎么解?

推进医养结合,在街道、社区两级中心嵌入“健康驿站”,并延伸推出“嵌入式”“喘息式”照护、康复护理、健康筛查等功能,推动不具备嵌入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运行。

侍候老年人的事谁来干?

以市场化、规模化、可持续为遵循,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片区化、规模化的可行路径,形成多种经营主体各显其长、比拼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

“在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中,区委、区政府聚焦收入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老年群众,特别是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孤老等老年人,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载体建设,构建‘15分钟’生活服务圈。目前,全区统一、互联互通养老服务平台已在区、街道、社区三级逐步开通使用,电话服务热线和‘一键通’应急呼叫网络同步试运行服务,助餐、助医、助急三项服务持续开展,线上与线下服务、现场与入户服务、管理与服务功能‘三个融合’稳步推进。随着‘工程’全面落地,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将进一步提升。”河西区区长姜德志说。

生活在河西区的老年人是幸福的!

在河西区探索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一周年前夕,记者深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探访:舒适整洁的环境、营养丰富的饭菜、边吃边聊的温馨、惬意满足的脸庞,老人们在这里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区”的幸福晚年。所见所聊,都是满满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精准服务照顾为老细节

“以前自己做饭,采买起来麻烦不说,量掌握不好,想多做几个菜吃不了,都是对付两口。”王丽华大娘虽然行动不太方便,但每天都会准时到南昌路45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午饭。“这里饭菜可口,花样又多,服务也好,价格还实惠,肯定愿意来。”位于大营门街道的南昌路45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餐以来赢得了众多“铁粉”。

居家养老服务要拓展覆盖面,也要从老年人需求出发,细化服务的精准度。

围绕收入、身体状况、日常生活需求等4类21项问题,河西区对全区20余万名老年人全面开展入户调查,有效摸清底数、弄清需求。调查显示,助餐是老年人第一位的需求,区委、区政府以此为依据确定了以助餐为切入点,梯次展开各项为老服务的工作思路。

友谊路街谊城公寓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靖告诉记者,通过社区13个网格员的入户调查,发现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需求最集中。“为此,我们在宣传时更加细化对助餐的解读,还让柳江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将饭菜送到社区居委会,让老年人免费试吃。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会将试餐送上门,还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安排了结对志愿者定期送餐。”

水煮肉片、京酱鸡丝、炒时蔬、番茄鸡蛋汤、米饭馒头、红枣发糕……上午11点刚过,在友谊路街道浏阳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把热腾腾的午餐分装到老人取餐的保温饭盒里,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就餐区也经过了精心装饰,让人身处其中即胃口大开。老年人有来就餐的,也有来取餐带回家的,大家三三两两地拉着家常。

针对老年群众“明厨亮灶、现做现吃”的意愿,该区创造条件在服务中心和服务点现场做餐。爱国里、南昌路45号、光明里、浏阳里等11家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具备现场制餐配餐条件,并可为周边老人提供配餐送餐服务。

“有没有需要买的东西,我明天给您带来。”中午11点半,谊城公寓社区志愿者孙毓捷将热腾腾的饭菜送到了任大爷家,和往常一样,跟老两口闲话家常,看着老人挺有精神头儿,她才放心离开。

作为结对志愿者,如今孙毓捷已经和任大爷老两口处出了家人般的亲近。“给您送餐来啦,趁热吃”“小刘来啦,辛苦了”……天塔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志愿者刘忠兰与订餐老年人热情地聊着,退休在家的刘忠兰每天负责为12户老年人送餐。刘忠兰说:“送餐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有意义,送餐时跟老人们这么聊几句,心情也更好了。”

为解决好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用餐问题,该区制定了居家养老志愿者积分暂行办法,推行互助养老模式和“时间银行”制度,鼓励身体健康的“活力老人”发挥余热,通过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巡查探访等,换取积分和奖励,既让他们在互助中实现了社会价值,也为解决助餐“最后一米”难题探索出了有效路径。

针对老年人“小病不出社区”的诉求,该区推进医养结合,在街道、社区两级中心嵌入“健康驿站”,并延伸推出“嵌入式”“喘息式”照护、康复护理、健康筛查等功能,推动不具备嵌入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体运行。

“我这脚腕肿、腰酸,在这找大夫看了几次,好多了!”在柳江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住芳竹花园的马桐英刚刚参加完中心的养生课堂。72岁的马阿姨,原来脚疼腰疼都要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次走路就要20多分钟,还要过一个大路口,对于腿脚不便的老人来说,不免心惊胆战,也很不方便。现在家门口建起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配备了“健康驿站”,就近就可以享受贴心的服务,老人特别满意。“截至目前,已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嵌入‘健康驿站’5个,服务老年群众余人次。”区卫生健康委主任郭金琦说。

载体成网扩大为老广度

居家养老,平台载体是基础。

该区在中心城区载体空间不足的情况下,仍以0.7公里服务半径划定居家养老“15分钟”生活服务圈,打造街级、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同时依托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伞形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点,形成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年9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已建成居家养老服务载体26家、面积达到1.2万余平方米,在建载体运营后将超过2万平方米,未来还将持续推进选址建设。

“我们本着不搞大水漫灌,防止大拆大建、购租大项投入的原则,围绕行政事业单位、区属企业闲置载体,商品房配套公共载体等适用载体,结合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尽可能低成本寻找用于街级、社区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载体。”区居家养老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韩琳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秘诀”。

南昌路45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是代表。

记者站在南昌路与苏州道交口,视野内九江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义大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大营门街敬道里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不过百米,环抱着45号院,服务可覆盖周边四五个社区,不仅为周边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就餐和配送餐服务,还开辟出专门的助洁助浴区域,开展健康咨询、精神慰藉、便捷购物等服务,同时,利用现有近距离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载体,可链接文娱、老年大学、健康讲堂等活动,结合卫生服务站提供看诊、取药服务,为周边名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营造了宜居的环境。

“我们还结合社区设施改造工程,在沿途平整了路面,增设了休息椅等适老设施,勾画出一整个‘共享概念、功能集成’的居家养老地图,使社区成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区民政局负责同志刘向军介绍说。

“45号院”已被成功复制。目前,天塔街道富源里、越秀路街道爱国里、友谊路街道浏阳里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打造的,得到了周边老年群众的热情点赞。

智能平台彰显为老智慧

79岁的张鸿祥家住马场街新闻里社区,是一位独居老人,且右手活动不便,安装“一键通”以后,生活中的很多难题都得到了解决:“我这几年眼神儿也越来越差了,社区告诉我有这么个服务,这‘一键通’正好能用上。”

为了方便独居老年人紧急情况下求助及消防安全,该区为老人安装了“一键通”紧急救助服务设备和烟感报警设备,通过信息化平台和客服中心提供7×24小时家庭安全监护,首期试运行完成安装“一键通”设备户、烟感报警设备余户。

利用信息化平台,该区还试点推行了独居老人等重点人群“三维防护”机制,电话呼叫中心每天对独居老人定时发送呼叫信息,若3次无应答将联系社区网格员或志愿者入户探查,及时发现隐患、解决问题。

“互联网时代,为老服务信息化、智慧化是大势所趋。”区委网信办主任尚凯告诉记者,河西区坚持“互联网+”智慧养老方向,组织开展全区户籍老年人口大普查,建成涵盖全区20余万老年人家庭状况、身体状况、生活需求等信息的“区级老年人大数据库”。

依托“大数据库”,该区建成了统一的网络平台,具备生活服务、统计、政府补贴管理、数据采集与管理、紧急呼叫、医疗、志愿者管理、政府养老服务事项的网上受理、网上审核和网上审批以及对养老服务机构的实时监管功能。目前,区相关部门和14个街道、个社区、9家居家养老运营及服务企业已陆续接入。通过该平台,区民政局、区养老服务中心和相关部门对养老服务事项逐步实行网上受理、审核和审批;街道、社区对本区域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运营情况进行监管,根据辖区老年人口变化更新、维护老年人信息数据;老年群众可从网站了解养老政策、服务项目、机构情况,拨打热线电话、使用手机APP进行服务咨询和预定;运营服务企业通过平台提供线上线下多种服务,并将服务情况及时收集、汇总、推送。同时,该区依托平台,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河西居家养老服务卡,已完成发放余张,集成服务结算、补贴发放、安全储值等功能,进一步便利老年人享受服务。

市场运营涵养为老生态

“养老是朝阳产业,天津这方面市场潜力很大,党和政府又那么重视,给了那么大帮助,我们有信心闯出一片天地。”天津华夏恒达科技有限公司经理田浥说。

华夏恒达是南昌路45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企业,中心成立过程中,河西区政府提供了免费运营载体,区民政、市场监管等部门上门服务给政策,仅用了一周时间就办齐了证照,并主动帮助解决燃气接入、空间拓展等运营中遇到的难题。

“你看啊,这老人吃饭要绵软,但不能牺牲味道,红烧肉要炖得软硬合适,菜花豆角等蔬菜炒之前要先略微蒸一下,又要恰到好处,”田浥心里自有一本服务细账。“为了培养老人就餐习惯,我们精心搭配饭菜,还在前期准备了试吃的推广,为订餐的老人赠送保温袋、保温饭盒。保证了质量,打出了口碑。”

“不算细账算规模”,有了配餐的活跃用户,就有了入户家政、家庭护理等延伸服务,集腋成裘,串联出一整串的市场前景。

市场化、规模化是确保居家养老工作健康可持续的关键。该区根据全区老年人口、服务需求、服务半径以及现有企业服务能力,将全区14个街道划分为东部、中南部、西部、北部等多个片区,按照北部、西部片区试点先行,东部、南部等片区梯次推开的模式推动工作,创新经营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片区化、规模化的可行路径,形成多种经营主体各显其长、比拼赶超、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

“政府搭好台,服务送一程,企业就可以放手深耕市场,细化服务。”副区长蔡宁说。

该区充分发挥市场在养老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合理规划、监督,围绕企业载体设施建设使用、运营服务和老年人消费适度出台相关补贴政策,进行“点穴式”精准扶持和政策引导。给予每个居家养老服务点每年补贴1万元,并由年补贴改为季度补贴,降低服务运行成本,有效激发居家养老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同时,将原市级政策规定的年满80岁以上老年人给予助餐补贴,扩面至年满70岁以上河西区户籍老年人可以享受午餐3元的助餐补贴,鼓励老年人进行消费享受服务,帮助企业把市场做起来、把规模做起来,逐步构建起了良好的居家养老服务生态。

潜在的市场需求,政府的服务政策,居家养老吸引了投资者的目光。据统计,中海油、华夏恒达、中民聚康等来自北京、央企及本市9家公司落地河西,深耕居家养老市场。

兜底保障体现民生厚度

保基本、补短板是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的重点方向。该区着力健全基本民生保障安全网,完善养老保险、基本医疗、社会救助等制度。

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和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中60周岁以上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年龄在80岁以上的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市级劳动模范、失能老人、空巢老人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天津市最低工资标准需要生活照料的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给予元、元、元补贴,用于购买助洁、助浴等护理服务。社区网格员及养老服务专员对本区域的困难老年居民,通过大数据平台实时跟踪动态,定期上门巡访,了解生活状况,帮助协调解决实际问题。

为有效化解意外伤害给老年人带来的经济、医疗等方面的社会风险,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提供保障,区委、区政府还拿出专项财政资金,为具有河西区户籍、年满60周岁的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该保险项目采取无清单大保单统保的团体保险投保方式,符合条件的老年人不需要个人办理相关入保、确认手续,便可以免费享受最高保障00元的意外伤害赔付保额。5月18日零时,河西区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项目生效。区财政局局长陈丁介绍,两个多月来,已受理多件,赔付60多万元,老年群众及家属对这项保障措施高度认可,有受益群众专程到区委、区政府及保险公司送上锦旗,表达感谢。

舵稳帆正船行远。

区委书记李学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河西区将居家养老服务试点作为‘一号工程’,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市委领导下,区、街、社区三级党组织牵头抓总、三级书记提锅上灶,特别是社区党组织靠前站位,调动辖区资源力量,在数据采集、政策宣传、服务推广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拥护,轴心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同时,我们注重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综合性提升,把居家养老纳入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品质城区升级版整体工作,优先考虑老年群众需要,加大无障碍设施、老年文体设施建设力度,使老年人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体验到城市的温度与温情。”

(记者李玉峰廖晨霞)

1
查看完整版本: 择一城终老建宜老城区河西区探索居家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