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古代柳州百姓为什么频繁修建柳侯祠,不断祭
TUhjnbcbe - 2024/4/5 23:50:00

提及广西柳州,人们都会想到螺蛳粉和五菱神车。然而在文化上,令柳州人最为自豪,就是柳州是唐朝著名文学家柳宗元人生岁月最后停留的地方。柳州有祭祀柳宗元祠堂的柳侯祠、柳宗元的雕像、柳宗元的衣冠冢等,由于柳宗元在柳州当刺史,后人也称呼他为“柳柳州”。

可是,只要了解柳宗元历史的人,都知道他是被朝廷贬谪官员的身份到柳州。柳宗元在遗书中没有写过自己在柳州建立祠堂的要求。当柳宗元死之后,他的遗属都是孤儿寡母,没办法为他立庙祭祀。那么,柳宗元祠堂的柳侯祠又是如何建立起来呢?

而且,熟知历史都知道,柳宗元是由于参与永贞革新,反对当朝皇帝唐宪宗登基被贬在永州与柳州。对于反对自己权力的人,唐宪宗可谓是恨之入骨,不可能会主动为他建庙。

我们看一下柳侯祠建立的时候,恰巧就是柳宗元去世之后的第三年。在这一年,柳宗元的仇敌唐宪宗去世了,唐穆宗刚即位一年。这样,建庙的时间与皇帝登基打了个时间差,就是趁着新皇帝刚登基就建庙,这是柳州老百姓用自己智慧为柳宗元修祠堂。

柳宗元最后被贬在柳州当刺史,身份就是如同今天的柳州市长。柳州老百姓主动愿意为这个柳州市长建祠堂立庙,如神一样捧着,第一肯定是出于对柳宗元这个市长的爱戴,证明柳宗元肯定是体贴民情为民作者的好官。第二,柳州老百姓肯定不想让柳宗元在柳州白白消失,于是就自发为他建庙修祠堂,纪念他在柳州的生平与做出的贡献,让后人不断去纪念与怀念。一句话,就是让柳宗元永远活在柳州老百姓的心中。

只要熟知柳宗元人生故事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典型受着中国儒家思想影响的文人。他出生,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京城的高干子弟,却也是家道衰落的高干子弟。

柳宗元高干子弟出身,体现在祖上很显赫。人们常称柳宗元为“柳河东”,因为柳宗元的祖上迁居在河东(今天山西运城永济一带),是当地著名的名门望族。在北朝时候,柳氏是著名的门阀士族,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此外,唐高宗第一位皇后,王皇后的舅舅,也是柳宗元家族的成员。

同时,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属于范阳豪族。在唐代,这是一个典型的贵族之家。

可是,到了柳宗元父亲这一代,家道也衰落了。这是因为王皇后败落,导致牵连的亲戚——柳家上下又跟着遭殃。所以,在柳宗元的父亲柳镇这一代,家族渐渐没落了,家里人官职都不大。

虽然柳镇的官职不大,但目光足够长远,很早就举家搬迁到长安落户,在长安城黄金地段有几套房产,这生活水平比普通人可是高出好大一截,柳宗元就这样长安,贵族家庭环境中出生。每一个出身于河东柳氏的人,都被寄予很高期望,柳宗元自然也不例外。

柳宗元由于遗传了柳氏家族的优秀基因,母亲范氏也是一个文化修养很高的女性,从小教柳宗元熟读经书。这也使柳宗元小时候聪明伶俐,热爱学习,饱读诗书,写文章才气声名远扬。

柳宗元十三岁少年时候写过一篇名叫《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的文章,全文虽不过数百字,却尽显一个文人的笔力和修养。作者的文词不卑不亢,掷地有声,议政水平之高,犹如一个朝廷参政多年的官员,丝毫不像13岁小孩的文笔。

当时,皇帝和群臣在知道作者柳宗元的年龄之后,都惊讶不已,柳宗元的才气自此传开。可以看到,童年时候的柳宗元,类似于现在15岁16岁就能上清华北大的神童天才。

柳宗元在二十一岁考科举,类似于今天公务员考试,获得进士。二十五岁就考中博学宏词科,二十八岁当上蓝田尉(正六品),官场道路上可谓是一帆风顺。

官场亨达的柳宗元,幼年在长安度过,对朝廷的腐败无能、藩镇割据带来的社会动荡与社会危机都是深有感受。父亲柳镇长期任职在全国的府、县,跟着父亲云游四方,目睹了百姓生活的疾苦,再加上儒家思想的影响,自然怀着匡济天下的理想。于是,柳宗元就参与了当时王叔文领导的、削弱宦官藩镇权力的改革运动——永贞革新,打算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可惜,柳宗元参与的王叔文改革集团依赖是一个没有实权,没掌握兵权的太子,也就是唐顺宗李诵。当掌握兵权的太监反对王叔文的改革,自然也反对唐顺宗,拥护唐顺宗的儿子李纯登基。

由于柳宗元的王叔文集团反对李纯登基,当太监拥护的李纯,就是后来的唐宪宗登基之后,就开始反攻倒算,对改革派代表人物大肆贬官、流放与废黜,王叔文集团八名骨干包括柳宗元在内,均被贬到边远州郡去当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事件”,轰轰烈烈的永贞革新就这样结束了。

在永州位于湖南与广西的交界之处,在唐朝时候是野蛮荒凉、毒雾笼罩的地方。刚开始柳宗元不适应永州南方湿气重的气候,不过久了发觉这地方虽然烟瘴多、湿气重,但有山有水风景绝佳,是北方根本看不到的美景。

于是,柳宗元自己也游山玩水,或者也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出门游玩,并且把这些游玩经历都写了出来,那就是流传至今的《永州八记》。

在诗歌盛行的唐代,柳宗元可以学习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可是,柳宗元却是以儒家“学而优则仕”为人生理想的封建社会时代读书人,不像李白那样觉得老板不好,就一赌气炒老板的鱿鱼,然后寄情于山水,做一个旅游达人。

柳宗元的理想,就是想当官实现儒家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所以,在永州时候柳宗元虽然只担任形同“编管”的罪犯,没有实权,是个闲差的司马,却也尽责自己的责任,积极修缮永州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深入考察偏僻村寨百姓的生活,并且写了很多考察民情的文章,如《捕蛇者说》。

柳宗元在永州待了十年,也是人生三十岁精力旺盛的十年,对于“学而优则仕”为人生理想的封建读书人,却只能在荒凉的永州,一个人“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实在是一种郁闷。

还好,在十年后,公元年,42岁的柳宗元也等到了皇帝招回京城的诏书。可是,由于朝廷奸诈小人的作梗,柳宗元又被流放发配到比永州更加偏远、荒凉的柳州。

唐朝的柳州,是一个听名字都令人害怕的地方。柳州当时不仅地方偏僻,热带雨林密集,高大丛林遮天暗无天日,而且毒蛇猛兽横行,瘴疫疾病猖獗,民不聊生,居住着末经过文明开化的少数民族,存在许多令中原人觉得不堪入目的陋习。

所以,当时朝廷把柳宗元发配到柳州当刺史,表面是一个类似于今天市长的职务,却是很苦差的活儿。如果柳宗元是一个玩忽职守的市长,可以与当地豪强土司互相勾结,为自己包囊私利,或者也可以在柳州过着游山玩水的休闲舒服日子,当一个不作为的官员。要知道,唐朝也有很多官员发配到当时蛮夷的岭南当官,都是过着吃喝玩乐,写写诗文的逍遥日子,然后等着朝廷出变故,获得起用的机会。

但是,柳宗元毕竟是受着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当官为民服务的责任心很强。他的“治国平天下”的匡济天下理想在永贞革新没有实现,即使抱病在身,也要自己在柳州这个穷山僻壤实践自己的政治理想。所以,那怕患上重病,他也要亲自治理地方。

当时,柳宗元一个北方人来南方柳州,一开始就水土不服,患了重病。但是见了老百姓的疾苦,不愿意抱病休息,马不停蹄干起了市长的工作。

柳宗元于年农历六月二十七日到达柳州,一到任就开始了繁忙的公务:

七月十六日,为聚拢人心亲赴雷塘祈雨;

八月,为传播文化、教化百姓,重修柳州文宣王庙,十月竣工,开庙兴学;

第二年三月,于州治城北凿井,结束了百姓取江水不洁不便的历史;

同年春,率民众于柳江边植柳,并鼓励州民开荒,多种树木,又种柑二百株于城西北隅;第三年九月,在柳州城南门外筑东亭完工;另柳州旧有大云寺,毁于火,百年无复,宗元至柳,即筹复造,十月复就……

可以看到,这是一种繁忙的公务员工作时间表,即使在今天任何公务员接到这一份工作,也是觉得非常辛苦非常累。何况据记载柳宗元在柳州,由于水土不服,在短短四年患上了多种疾病:疔疮、脚气病、霍乱、心脏病等。

柳宗元写给朋友的信中,也自述病症:不食自饱,消瘦。当心早死,悲痛至极。忧虑恐惧,惊悸,健忘。行动不便,上山要用拐杖支撑。柳宗元如此重病加身,还干这么辛苦劳累的工作,这个市长担任可谓非常称职,类似于古代的焦裕禄,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柳宗元治理柳州,后人总结五大德政:废除奴俗,解放奴婢;兴办学校,提倡文教;掘井取水,关心民生;反对杀牲祀鬼,破除巫术陋习;种柑植柳建亭,美化城市环境。在他治理柳州四年,柳州面貌焕然一新。

如唐朝与柳宗元同发起古文运动的韩愈,在纪念柳宗元的悼文《柳州罗池庙碑》中写着经过柳宗元治理后的柳州:

“民业有经,公无负租,流逋四归,乐生兴事。宅有新屋,步有新船。池园洁修,猪牛鸡鸭,肥大蕃息。子严父诏,妇顺夫指,嫁娶葬送,各有条法,出相弟长,入相慈孝。城郭巷道,皆治端正,树以名木。柳民既皆悦喜。”

可以看到,这是一派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如此能给百姓带来好生活,为百姓解决排忧解难的好官,自然深得百姓的爱戴。

柳州老百姓爱戴着柳宗元,柳宗元也把当官为百姓做事为一种职责。他把官员对待百姓的看法浓缩为两句话: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地方上做官的人,职责就是老百姓的仆役,不仅仅是役使老百姓。在老百姓当做牲畜的封建时代,柳宗元这一种服务型政府的观点可谓是惊世骇俗。

柳宗元勤政为民,也的确是深得柳州老百姓的爱戴。可是,由于重病加身与劳累过度,柳宗元在公元年去世了。当时,他的死对头唐宪宗良心发现,实行大赦,在宰相裴度的说服下,允许柳宗元回京。可是,回京的诏书还在路上,柳宗元就在异国他乡病逝了,年仅47岁。

令人感慨的是,这一位出身贵族,高干子弟的柳宗元,去世时连归葬的钱都没有留下,还是他的上司裴立行出钱,托人将其灵柩送回故乡长安,可以看到柳宗元一生的清廉,毫无私人财产。

柳宗元虽然走了,他的形象却一直留在柳州百姓的心中。柳州百姓愿意为柳宗元兴建祠堂,从唐朝开始,宋、明、清等百姓都修缮柳侯祠,并且不断祭祀柳宗元。在柳州老百姓看来,柳宗元与柳州,也不仅仅是行政长官与地方百姓的关系,柳宗元在柳州勤政为民的形象,已经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他已经上升为这一方水土的保护神。柳州老百姓祭祀柳宗元,也是出于一种精神信仰,希翼柳宗元在天之灵也保护柳州一方百姓。

唐朝到民国期间,很多来柳州的文化人或旅客,都必来柳州,也必拜谒柳侯祠。异地人赞扬柳宗元,第一是柳宗元是为迁移到南荒的文人骚客,树立了即使贬谪蛮荒他乡却始终忠诚朝廷、勤政为民的形象。第二是唐朝到民国期间,很多来柳州的文化人或旅客,都必来柳州,也必拜谒柳侯祠。这样,柳宗元成被贬官员的精神楷模与榜样。

之后,柳州柳侯祠的存在,也上升为一种文化感召力,乃柳州父母官为官是否“良守”之标准。在明朝之后,朝廷多为治理柳州的官吏,为柳宗元祭祀和修柳侯祠,在碑文记叙文字都是颂扬柳宗元治柳功德,表达奉行先贤法度的决心。

一切如清朝光绪十八年间,柳州府事蒋兆奎立,这一位在光绪年间当柳州市长的长沙籍官员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纪念柳宗元的碑文,上面写着从柳宗元身上看到了学识文章、自然游观与政事的统一。

“夫文章政事,不判两途。侯固以文章而能政事者,而又以游观为为政之具,俾乱虑滞志,无所容入,然后理达而事成,故其惠化至今。”

在这里,蒋兆奎立表达以柳宗元为榜样。不能不说,他的文化人格,因柳宗元而有所上升。从这里可以看到,柳宗元与柳侯祠成为柳州父母官的典范,柳州父母官的衣冠镜。

曾经看过余秋雨《文化苦旅》写的《柳宗元》,里面写着柳州副市长对他说的话

“这两年柳州的开放和崛起,还得感谢柳宗元和其他南下贬官。他们从根子上使柳州开通。”

余秋雨指出这位副市长年岁尚轻,大学毕业,也是个文人。看来,这一位柳州副市长也打算以柳宗元为榜样,为柳州崛起做贡献,当一个为民做主的官员。

很多人悲哀,柳宗元一生理想使想当贤臣,辅助君主实现“治国平天下”之理想。可惜,他与皇帝拉上了仇恨,被贬谪在蛮荒的柳州,并且最终客死蛮荒之地。一生政治理想没实现,却成就了文学上的辉煌。

但是,即使他的仇敌唐宪宗李纯,做梦也不会想到,虽然他把柳宗元贬在蛮荒的柳州,却也给了柳宗元一片一展政治理想的土地,尽管偏远,尽管贫瘠,柳州成就了柳宗元,成就了他在永贞革新没实现的政治梦想。柳宗元的功劳,在于成就了柳州,柳宗元即使在天之灵,觉得这一切不轻松与诙谐吗?

顺便提一下,在年9月8日,柳州拆除了投资万的柳宗元雕像底座。大概是想着万不是闹着玩的,在贫困山区可以建近百所希望小学,能解决数亿学生的上学问题。大概,有关部门也会想着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也会想着柳宗元在柳州的生平。看来,柳宗元已经把自己的灵魂融入到柳州这一块土地上,上升为勤政为民的精神信仰,以及柳州开放与崛起的希望!

#柳州头条#

想了解更多柳宗元故事,可以点击购买《柳宗元》,书中介绍柳宗元生平,让你对唐代大文豪柳宗元一生与文学成就有基本了解。读完这一本书,不仅能拓展你的知识面,也能从柳宗元的诗词中,提升你的文学修养。

柳宗元京东¥17.39购买已下架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柳州百姓为什么频繁修建柳侯祠,不断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