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点的临近,脱贫攻坚正进入白热化阶段。已是深秋,虽然绵绵细雨,独山县麻万镇拉林村的板蓝根种植基地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基地里,一个肤色黝黑的女生蹲在陇边的地上,和村民们一起忙着采收。看见我们前来,连忙站起身来挥手致意。她,就是贵州省商务厅派驻拉林村的第一书记王丹。
“既然来了,就必须尽早融入”
年3月,这个几乎没有离开过贵阳市区的女孩,第一次走进独山县拉林村,“虽然已经做了心理准备,但还是很多东西预料不到。”王丹说的预料不到,一个是语言不通。来到拉林村的第一天,村支部书记文道邦召集村支两委和村民代表,开了一个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会,一场会议下来,王丹完全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难懂的方言乡音,未知的驻村工作,这让王丹很是着急。另一个预料不到,是村里的*建工作非常薄弱。一些负责*建工作的老*员,甚至不太会用电脑,打字都成问题,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现在培训他们使用电脑,来得及吗?这让王丹心里没底。
“既然来了,就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尽早融入。”王丹调整好心态,下定决心,先过语言关。她一边请教当地的同事如何理解方言的意思,一边自己也学着说,“拿出了当年英语考级的劲头。”几个月下来,王丹不但能听懂独山话,还能用学到的方言给群众宣讲*的*策。“用普通话和群众交流,难免有距离感。学习和使用当地语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到群众中去,和他们打成一片,把心贴得更近。”
王丹一面给文化层度不高的老*员开展*务工作培训,一面积极吸纳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加入*组织。以基层*建引领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发展“八要素”,充分发挥*组织的*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动员群众抓生产、调产业。如今,拉林村有一个*总支,4个*支部,22个*小组,通过*员大会、主题*日活动及院坝会等形式,大力宣传*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最朴实的语言,传达*和*府的声音,宣传强农惠农富农*策,把脱贫攻坚*策措施、任务要求传达到村到户,教育引导群众听*话、跟*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年7月,拉林村*总支荣获黔南州脱贫攻坚先进*组织称号。
“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
独山县有一个都柳江源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拉林村的拉腊水库又是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禁养区,在发展农业种植及养殖等方面存在制约,这极大地考验着驻村干部识贫、帮贫的智慧与担当。想要打赢脱贫攻坚战,王丹认为产业是第一要素。如何让拉林村闲置的荒坡“活”起来,建立起自己的支柱产业,王丹和村支两委绞尽了脑汁。
年,了解到该村的致富能手陈兴芳在上司镇开办了一家以板蓝根加工为主的农业发展公司,正四处寻找合适板蓝根种植的基地时,王丹喜出望外,立即与其取得了联系。村支两委与驻村尖刀排一边优化后勤保障,一边承诺解决土地问题,陈兴芳最终决定返乡置业。
但接下来的事情让王丹始料未及。拉来了项目,群众却不愿意流转土地。有一次,开了三个多小时的动员会,讲透了回报与收益,却依旧没取得什么进展,王丹和同事们有些低落。在返回驻地的途中,遭遇雷暴天气,所有人浑身湿透。站在路边工棚的房檐下,看着电闪雷鸣,王丹已分不清脸上是雨水还是泪水。这时,身边的同事突然唱起了当地一首山歌,大意是只要不放弃,只要肯努力,就能过上好日子。这让本已冷得全身发抖的王丹心头一暖,“一股战友情油然而生。”她侧过头,看见同事湿漉漉的刘海下,是一双含着笑意的眼睛,那眼神无比坚毅。“是啊,再难啃的骨头也要啃,只要我们驻村干部不放弃,就一定能让群众过上好日子!”
王丹和同事们认真研究关于扶贫产业的扶持*策,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借助*策的力量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产业扶贫。产业扶贫*策给予种植板蓝根的贫困户元/亩财*奖补,产出后还有额外分红,有力地提高了群众参与板蓝根种植的积极性。不仅贫困户种植板蓝根,非贫困户也主动参与了板蓝根种植。经过不懈努力,截至年,拉林村已建成亩板兰根种植示范基地,带动群众种植板蓝根亩,发展亩折耳根及辣椒种植,发展海花草亩,群众自发种植的精品葡萄余亩。自年起,这些扶贫项目已累计覆盖贫困户户,覆盖率%。有效解决了全村50岁以上的老龄化人群就业问题,进一步稳定和巩固了全村的脱贫攻坚成效。
王丹了解村民种植情况
“知识改变命运绝不是一句空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予渔,扶贫必扶智。”由此可见,教育扶贫是一种有效且影响深远的扶贫手段。王丹认为,通过教育扶贫,让贫困人口接受教育培训,有助于提高其素质和劳动技能,由此实现既扶贫又扶智的双重目标,能够大大增加他们的脱贫机会。每次入户走访,王丹都要向群众宣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事例,引导群众不但要重视生产培训,更要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鼓励他们学好文化,建设家乡。
为了激发村民就业、创业的激情和能力,王丹和村支两委、尖刀排队员们坚持扶贫先扶智的理念,动员贫困户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拓宽村民就业渠道,增加劳务收入。为进一步提高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他们对在家务农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按照不同季节、不同需求开展培训,同时,加强致富能手示范引领,让村民们积极就业、自主创业的思想有了极大提升。
通过大量走访,王丹还掌握了全村孩子们的就读情况,并充分利用“娘家”省商务厅的优势,先后对接了中石化贵州分公司、勘社股份、詹阳动力等一批爱心企业参与助学捐助,省商务厅各*支部也积极响应,拉林村全村6-15岁在读学生人,没有一个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因贫困辍学。
年7月,拉林村贫困户王建祥的女儿王粒考上了省财经学院,但随之而来的学费令他一筹莫展。王丹立即联系爱心企业进行帮扶,并根据*策为王粒申请了扶贫专项助学金,并联系学校免除了她的教科书费和住宿费,还帮王建祥找了一份“扶贫专岗保洁员”的工作。看见我们来访,正宰杀鸭子准备做晚饭的王建祥一家笑得合不拢嘴:“如果不是*的*策好,不是王丹书记一心帮我们,哪有现在的生活哟!”王粒也悄悄告诉记者,等大学毕业了,就回到拉林村,用所学的知识文化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年,王丹又积极争取到了爱心企业的资金,给村里所有考上大学的孩子们资助了元,“知识改变命运绝不是一句空话。虽然元不多,但我想通过这元让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知道,只有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重视教育了,我们的下一代才有希望,才能真正的实现脱贫致富。现在,凡是考试大学的孩子,都会第一时间给我们报喜,家长也会来驻地表达对*和*府的感恩之情,这让我觉得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王丹说。
王丹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
“把群众埋在心中的兴趣爱好都释放出来”
拉林村是个大村,全村总面积29.41平方公里,却没有一个运动健身或是休闲娱乐场所。“不利于乡村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也不利于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提档升级。”王丹一边联系爱心企业和财*扶持,一边动员群众投工投劳,两年多时间,先后建成13个体育与休闲活动场所。“建设之前,我们都经过了调研和意见征求,但还是会担心,村民们会真正把它用起来吗?”让王丹没想到的是,当第一个活动场所建成,群众蜂拥而至。“是打篮球还是跳广场舞,都快无法调和了。”
以往,群众劳作完收工回家,顶多在家门口乘乘凉,唠唠嗑,没有任何休闲娱乐活动,更谈不上体育锻炼。“现在,彻底把他们埋在心里的兴趣爱好都给释放出来了。”最让王丹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平时在她看来是非常羞涩木讷的大姐,竟然拿出了羽扇,带领着一帮妇女,编排出了有模有样的扇子舞。这让王丹充分意识到,群众对美好生活有着更高层次的向往,不光要带领他们脱贫致富,更要满足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只有这样,脱贫攻坚的工作才能更扎实,成效才更明显。
王丹和村支两委、尖刀排队员们向上申请财*拨款、广泛联系爱心企业,找来水泥吨、砂石0方、苗木余株、花卉余株,太阳能路灯45盏,篮球架11套,健身器材10套,有力地支持了各网格的活动场所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乡村环境整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极大地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
“村里人都叫她黑玫瑰”
拉林村*支部书记文道邦坦言,王丹刚来驻村的时候,他心里在打鼓:“这城里人白白胖胖跟蚕宝宝似的,真能吃得了苦吗?”让他没想到的是,王丹不但能吃苦,还很快就和群众打成了一片。逐户走访摸排情况、积极联系爱心企业、引来项目投资、易地扶贫搬迁动员……这个城里来的第一书记每天似乎都有使不完的劲。一次开院坝会,村民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王丹的喜爱:“她就像最亲的亲人,每天都见着面,和我们吃住在一起,总想着帮我们把日子过好,不对,是比亲人还亲呐!”至此,文道邦对这个“城里人”刮目相看,所有疑虑彻底打消。“两年多时间,她瘦了20多斤,每天日晒雨淋的,变得比我还黑。现在没人喊她蚕宝宝了,村里人都叫她黑玫瑰!”文道邦笑言。
谈及驻村扶贫的收获,王丹说:“对于脱贫攻坚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拉林村的贫困发生率从我刚来时的4.45%,到11月1日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对于我个人来说,人更成熟了,也更有担当了。下来锻炼以后,更加懂得换位思考,所有的扶贫项目和*策都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决定,得找准路子因户解决困难,精准施策。下一步,拉林村将按照县委、县*府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把工作抓紧抓好,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全村稳定脱贫。”
“王书记,我们有事又得麻烦您……”接到群众求助,王丹与我们匆忙道别,留下一个风风火火的背影。深秋的细雨滋养大地,一朵铿锵玫瑰正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尽情绽放。那青春的色彩,无比绚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伟斌
编辑刘娟利编审王璐瑶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