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探索,从温暖的亚热带地区开始。漓江是珠江流域的重要水系,千百年来,它在西南山地的群峰间静静流淌。江水的汇集从湘桂之间的崇山峻岭间开始,一路向南而去。当它流到桂林时,山与水的故事在这里迎来了最负盛名的篇章。石灰岩地表在流水的溶蚀下改变了面貌,陡峰挺立,成林成丛。自然力量的*斧神工,造就了漓江秀美的山水画廊,漓江的山水像多姿的美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晴一雨,一颦一笑,都引得文人墨客为其唱咏。泛舟江上,舟移景动,应接不暇,至柔的江水成了至刚的雕刻者,用亿万年的光阴,塑出两岸奇峰的姿态万千:“马驼狮象不一状,如瓶如塔如金钟。云鬟雾帔降神女,虬髯驼背疑仙翁。起伏倚立各逞态,或断或续江西东”。
漓江发源于广西东北部湘桂交界处的越城岭猫儿山,流经的区域降水丰沛,大量降水汇入江中,为下游的桂林提供水源补给。桂林地表有大面积的石灰岩分布,这些岩石受到漓江流水和当地降雨的不断侵蚀,形成了桂林姿态万千的奇峰。
如果您到过广西,您会发现广西的水和山,无论声名远播者或是名不见经传者,都以各自的神韵诠释着何为大自然的杰作,不逊色于桂林山水者甚多。桂林山水只是广西这幅至美画卷中的一部分,但却是广西知名度最高的地方。这里的山水之所以名声在外,富有代表性的自然风光只是原因之一,而漓水和桂林的历史,也功不可没。
水是无孔不入的雕刻大师,从岩石的裂隙中深入,塑造千姿百态的洞穴,是水擅长的手法。水造就了一个“无山不洞”的桂林,这些天然的洞穴,也是远古先民绝佳的栖身之所。宝积岩、庙岩、甑皮岩、大岩等数十处人类遗址的发现,让桂林成了中国洞穴遗址最集中的地区之一。这些从旧石器时代末期延续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遗存,为我们勾勒出了漓江流域远古先民的生活。
漓江西岸的宝积山,桂林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人类——宝积岩人,曾在这里使用简单的打制石器,过着狩猎的生活。漓江畔的甑皮岩,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曾在这里以采集植物、狩猎、捕捞水生生物为生。他们用石、骨、蚌、角做成更加精致的工具,甚至已经知道用泥土和砸碎的石英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烧制,制作出的器皿能承受蒸煮食物的高温且不易开裂,可以用来烹制河鲜,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陶器雏形。远古先民们以发达的智慧,对环境实现了高度适应。
当漓江流域的先民度过了漫长的史前时代,时光来到两千多年前,生活在这里的众多部族,在中原地区的典籍中被泛称为“百越”。漓水发源之地,东西走向的华南五岭巍峨耸立,群山分隔了长江和珠江水系,也让生活在岭南的百越先民与外界山川阻隔,往来南北的道路艰险异常,崎岖难行。当秦始皇将扩张的矛头指向岭南,这些道路已经满足不了战争的需要。一位名叫“禄”的官员带领秦*士卒,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水路,一条运河连接起湘江、漓江二水。此运河一开通,岭南被迅速收归了帝国的版图,岭南地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也进入了新的纪元。这条运河,就是大名鼎鼎的灵渠。
灵渠这个连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的水利创举,经过历代使用和修缮,至今仍发挥着作用。时至唐代,一条连接漓江、柳江二水的运河——相思埭(dài)建成,这条运河又沟通起湘桂水路和柳江水系,使西南地区的交通更加便利:“舟楫之便利,惠贾通商,则自灵渠而北,曲赴湖南;自鲢鱼陡(相思埭的一段)而西,直际黔省”。各个水系和运河连接起一条贯通西南诸省的水路要道,在这条西南交通大动脉上,桂林成了一个重要的枢纽。
水上交通的发展,催生了沿途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桂林自然不会例外。西汉时,桂林的第一个县治城市始安县在漓水西岸建立,这座城市从此开始了它长达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历代的发展,也随着中国历史上文化中心的南移,桂林成了西南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长期作为广西的*治、经济、文化中心而存在,直到民国时期,桂林仍是广西的省会所在。漓水和它一手雕琢出的群山,不仅为建城提供了“包山并江以为固”的天然防御屏障,也为这座城增添了山水相依的美妙图景。藏于自然深处的隐秘美景或许人迹罕至,但桂林这个拥有自然美景的繁华都市,历史上就已经闻名遐迩。
南宋时的桂林,成为静江府的治所。嘉泰年间的一天,静江的地方官员们在这里设下鹿鸣宴,为即将赴京城参加科考的考生们践行。席间一位叫王正功的官员赋诗遣怀,诗句中吟咏桂林的山水胜景:“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诗人自己恐怕没有想到,在八百多年后,这句诗的知名度超越了历代文人墨客对桂林山水不计其数的唱诵。“甲天下”这三个字,对于桂林、对于漓江,都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分割的注脚,被世人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