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猛犸象披毛犀拼骨ldquo复活rd [复制链接]

1#
中医对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580656.html

猛犸象、披毛犀、原始牛、普氏野马……这些动物,曾是第四纪冰河时代存在于我省的特有动物群,如今,黑龙江省博物馆的专家们,正试图通过“拼骨”重现这些动物的原型和风姿。

经过调研论证认为,目前已发现黑龙江地域冰河时代的动物有70多种。去年,省博的专家们对征集上来的古生物化石(遗骸)进行“拼骨”,已拼出15具古生物化石完整骨架,今年将再拼17具骨架。随着骨架数目、种类的增多,将有望重现我省第四纪冰河时代的动物群。专家称,第四纪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也是世界的一个奇迹。

寻找“巨兽”

化石多是人们在河中淘沙时发现

很久很久以前,准确地说,是第四纪冰河时代(距今3.8万至5.2万年之间),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生活着一群面貌体态怪异的巨兽,猛犸象像一座小房一样庞大,大概是那时的霸主吧;披毛犀一身又厚又长的毛随风摇曳,可以轻松抵御极寒的气候;还有原始牛、鬣狗、普氏野马、熊等等,构成了黑龙江地域独特的动物种群,专家将其称之“第四纪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

几万年过去了,冰川融化,巨兽消亡,人们似乎只能用想象描绘那时的壮阔图景。可是,省博的一支专家队伍并不甘心,这几年,他们时常在堆积如山的骨骸中寻找着巨兽的“身影”。

“巨兽”究竟在哪里?9日,省博的工作人员打开了一间库房,地上铺满了各式各样、前所未见的骨骸,最大的一节骨棒达一米多长,“这就是冰河时代巨兽的骨骸,不过,这个库房里骨骸只是冰山一角。通过征集和市民捐献,省博已收集上来了堆积如山的古生物化石。经过多次清点,截至去年,已达一万一千余件。”省博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怎么会有这么多的古生物化石?原来,早在三四年前,省博的专家们多次到最有可能出现古生物化石的地域调研,进行实地征集。“老百姓知道我们在征集,一旦发现化石就会及时告诉我们。”省博研究员杨秀娟说,黑龙江地域河流湖泊丰富,涨水时期,一些化石就有可能被冲出来。目前发现的化石,有很多就是老百姓在河流中淘沙时发现的。

谁的胸骨?

原来是镇馆之宝猛犸象的

  

  这一万一千余件古生物化石,是零散的、杂乱的,有食肉的,也有食草的,有可能这块化石是猛犸象的,那块化石就是鬣狗的。在最近的一年里,省博的专家们就是拿着一块块化石看来看去,研究比对,给它们找到各自本来的归属。

据杨秀娟介绍,虽然DNA技术最准确,但无法应用到古生物化石的分类中,专家只能根据动物解剖学原理以及对动物牙齿、骨头的形状,进行人工分类。这项工作足足做了一年,分出了猛犸象、披毛犀、原始牛、东北野牛、王氏水牛、鬣狗、普氏野马等多个品种的动物古生物化石。

省博的一些专家如今已经炼就出“火眼金睛”,一打眼,就能对一块化石猜得八九不离十。但杨秀娟说,也有难住他们的时候,“前些年,有人送来一块化石,几个专家都无法确定,这是哪个动物的骨头。后来研究了很久才知道,这块化石是猛犸象身上的一块胸骨。”对于这块珍贵的化石,省博的工作人员将其安在了那具镇馆之宝猛犸象的身上。

镇馆之宝猛犸象,常年在省博二楼展出,高3.33米,长5米多,它出土于我省肇源地区,是我国最完整、也是最早发现的猛犸象化石。

拼接“巨兽”

成年猛犸象今年多了一个“宝宝”

  化石分类之后,就可以拼接了,但接下来还会有难题出现,必须还要分出动物的“老中青”三代来。

此前,省博只有三具猛犸象古生物化石骨架,通过去年以及今年正在进行的拼接工作,将“复活”一批完整的猛犸象化石骨架,“已经拼出了一具猛犸象‘宝宝’了。我们发现这批猛犸象化石中,有几块化石虽然属于猛犸象,但却比我们以往所见的小了很多。大家研究说,这可能是未成年的猛犸象。经过拼骨,真的拼出了一具小型猛犸象。虽然只是骨架,但是小家伙看起来真的很可爱。”杨秀娟说,将把猛犸象宝宝与成年猛犸象标本放在一起,让它们一家团聚。

据介绍,为“巨兽”拼骨的过程,也是一个相当艰难的过程,首先要根据动物解剖学的原理,进行匹配测量工作,这只是组装骨架的基础工作,下一部组装更为复杂,去年省博用了三个月时间,组装出15具形态各异的古生物化石完整骨架。只要拼凑出一副骨架来,就可以装架,实在缺失的骨骼部分,只能用树脂模型进行替代。“一般说,真骨达到30%即可以装架。但省博标本真骨率非常高,野牛骨架真骨率可达百分之百,猛犸象也能达到80%。”骨架制作完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骨架身上还有假的模型,只要找到匹配的化石,专家们还会为骨架“换件”。

“真没想到,黑龙江以前还有如此庞大的猛犸象!”杨秀娟说,自己经常能听到观众在看展览时发出如此感叹,但是大家其实只能看到那个时代的几种动物骨架。目前发现黑龙江地域冰河时代的动物已有70多种,省博目前只能展现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拼骨工作会持续做下去,省博力争恢复这个动物群的原貌。这是大自然赠送给黑龙江最为神奇的礼物。”

这些年,杨秀娟一直从事古生物化石的研究工作,她告诉记者,可能一万块动物骨骼才能形成一块化石,它不可复制,永不再生,因此,征集上来的每一块都是极其珍贵的。通过研究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演化与灭绝,即生存环境的变化,进而研究人类现今的气候突变事件,如厄尔尼诺等自然灾害,为其提供了科学的参考和应对措施。

要知道,那个时期的动物是非常耐寒的,可一旦冰雪消融,它们的生命也嘎然而止了……这个过程是怎样发生的?只有让那些几万年前的动物再次“回归”,开口“说话”,才有可能找到事情的真相。而现在,专家们仍要马不停蹄地做好一件事,寻找化石,继续拼“骨”。

本报记者李佳

长按下去,就能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