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文化谭水书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m.39.net/pf/a_5154126.html

三都县档案馆馆藏水书

水书流传在黔南桂北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的水族聚居区,水族语言称其为“lesui”,音译为“泐睢”,文字符号类似于甲骨文,也有汉字古体字。“水书”指用水族文字写的书籍,也指书中的文字。在学术研究中学者常将三者加以区别,把水书文字符号称为“水字”。


  

从目前发现的水书典籍来看,水字不像方块壮字、侗字那样用于记录民歌、民谣等,几乎不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际,所记大多是原始宗教信仰方面的日期、方位、趋吉避凶条目信息。水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巫术用书,被称为“水家人的易经”,由水书先生代代相传。


  

有人说水书就是上古失传的《连山易》,有人提出它与东巴文是世界上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有人认为它比甲骨文更古老,当它与中原古文化联系在一起时,更增添了几多神秘色彩。


  

咸丰十年(),水书因西南巨儒莫友芝在《红崖古刻歌》中的
  

由于水书历来是通过水书先生不断抄写和秘密口授的形式传承,所以保留下来的水书典籍最早是明清时期的手抄本,明以前的历史便不得而知。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这一文化密码的起源时间、内涵、流传等问题仍未形成一致意见。


  

那么,究竟是谁创造了水书?水书到底有多少个字?水书与甲骨文孰早?作为占卜用书,水书与“易”有什么关系?水书在水族文化生活中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经过大量的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记者近日奔赴贵州省黔南州,寻访水书先生,探寻水书文字背后的神秘文化。


  

1水书或为失传的《连山易》


  

水族村寨散落在大山深处,仿佛被时光遗忘的土地。水族人民历来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农闲时围山打猎、下河捕鱼、织布刺绣,自酿“九阡酒”,竹木建造干栏楼……长期以来,在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本民族的信仰。


  

据同行的水族学者、贵州民族大学水书文化研究院教授潘朝霖介绍,水族崇信多*神,据不完全统计,其崇信的*神多达七八百个,草、木、鱼、山、石等,都被看做神。民间还保留着众多的占卜方法,如竹卜、石卜、蛋卜、铜钱卜、草卜等。

水书便是水族民间占卜的指导用书,亦称“*书”,因字形间或反写,又名“反书”。水书所记不是水族历史、日常生活,而是占卜吉凶、生活禁忌等信息,并用歌诀来解释凶吉所属。水书主要有两类:“白书”和“黑书”。“白书”是普通占卜用书,有余种,民间的婚嫁、丧葬、营建、出行、节庆、生产、祭祀等一举一动都受水书的制约,水书先生利用水书来测吉凶,确定日期、方位等;“黑书”则用于放*、收*、拒*,水书先生家藏黑书者较少。


  

千百年来,水族人民把水书当做水家易经来尊崇、信奉,水书先生把依据水书进行的占卜称为“水书易”。“易”自汉代起,被尊为“群经之首”,古有“三易”之说,《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前两易早已失传。水书先生谢海潮家中秘传的名为“”的手抄本水书(水语发音为“连木桑”,翻译成汉文字为“连山易”),引起学界
  

水书最根本的宗旨是趋吉避凶,得益于面对高山密林的智慧,其条目中留下了水族先民征服自然的印迹。有与动物有关的“牛蛙”、“蛇伤”、“虎伤”,与植物有关的“姑秀”、“错项”,与人的祸福有关的“五富”、“天罡”,与山川有关的“地转”、“歹棒”,与生活器物有关的“翻梯”、“五锤”,与疾病有关“杀伤”、“胎伤”……


  

除了原始宗教信仰内容以外,水书还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译的天文历法资料,如九星、二十八宿、八卦九宫、天干地支、日月五星、阴阳五行、六十甲子、四时五方、七元历制以及水历正月建戌等内容。


  

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教授张振江长期在水族地区考察,从事水书与水族社会的研究。他告诉记者:“大概自明末清初起,水族就主要生活在广西、贵州相接的偏远山区,山高林密,瘴气弥漫,野兽众多,自然条件与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各种意外导致的悲惨人身伤亡事故层出不穷。受限于当时普遍低下的理解能力和生产能力,普通民众不能够解释,更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逃脱这些厄运,而只能归因于*灵作祟,水书因此应运而生,并长期影响了水族社会。”


  

事实上,水书就是水族人民在长期认识自然和征服自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原始宗教信仰,是水家人农耕文明的精神文化典籍。

水书对于水族人的生活非常重要,但通常普通水族人并不认识水族文字,虽知道本民族有水书,却并不通晓。想要理解水书,就需要经过历时数年的学习过程,掌握了水书知识的人被称为“*师”或“水书先生”。 

2水字结构究竟是象形还是方块


  

从水书的行文体例来看,大多数是先注年、月、日、时,再注吉凶等。用毛笔,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直行竖写,无标点符号。目前见到的水族古文字的载体主要有:口传、纸张手抄、刺绣、碑刻、木刻、陶瓷煅造、骨刻等。


  

记者在三都县档案馆看到了馆藏的清朝水书抄本,图文并茂,除少数图画卦谱外,有很多文字结构为象形,简笔勾勒,以禾、鸟、虫、鱼、龙等撰写和描绘,保留着远古文明的信息。但水书典籍中并不完全是象形文字,有很多方块字,笔画简单,横平竖直,更像是汉族的古文字。


  

水族地区的很多公开资料称水书是“象形文字”的活化石,而学者对水字造字渊源则持有多种观点。

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岑家梧认为,水字字体(如干支字)与甲骨文、金文颇多类似。年,王国宇在《水书与一份水书样品的释读》中把水族古文字结构分为六类:类似古汉字、类似变体汉字、象形字、假借字、指事字等。年11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水族文学史》认为水族古文字结构分为三种:类似古体汉字,有汉字倒写或反写;按物体形象描绘的象形字;借水语的象形字而表达汉音的形声字。年,李旭练把水族古文字结构分为借字、创字和借创字三类。年,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一书,认为水族文字构成以象形、指事、反书为主,存在个别会意、假借、音义等方法。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曾晓渝则认为,按形体及音义对应关系,水字分为图像符号和文字符号两类,按来源不同分为自造字和借用字,自造字多于借用字,水字的造字法有象形、指事和会意。


  

水族人祭水书始祖

查看水书典籍的过程中,记者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字有很多变化。较古老的水书典籍中象形文字较多,并有对古汉字的借用或反写,而近代水书抄本中以方块字居多,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汉化的缘故。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院长韦宗林认为,文字的发展演变都存在讹变现象,水族文字也不例外。尤其是没有刻版规范传承的水族文字,讹变特点突出。他认为,导致讹变的原因主要有四个,即随意性的异体书写、素养差距性、神秘性的神本文化意识、反叛性的反叛文化意识。


  

水书到底有多少个字?由于所掌握的水书资料有限和认定标准不同,目前学者对于水书字数的结论仍不一。年出版的《水族简史》称有多个,年出版的《中国水族文化研究》称有多个。而专家在查阅的余卷水书中发现,同一个汉文字在水书中可能有十几个异体字,并主要集中在天干、地支、九星等单字上,例如,“乙”、“卯”等字的异体字各有数十个。据此,潘朝霖认为,包括异体字在内,水文字总量有余字。而曾晓渝在《水族文字新探》一文中认为,不同形体的水字共有多个,异体字除外,共有个,其中文字符号个、图像符号98个。荔波县档案馆从馆藏近1万册水书原件中收集到水字个、异体字个。

水书:日月阴阳

3水书渊源学界仍无定论


  

长期以来,水族地区通行汉字,水字并不记录水族社会生活和历史,新中国成立前民间仍保留有结绳记事的传统,因此专为巫事活动之用的水书一直在民间小范围秘密流传。据水书先生介绍,现存的水书没有他们自创的书籍,都是从上一代或上几代手抄、口传沿袭下来。那么,水书究竟从何而来?


  

关于水书渊源,民间有很多传说,最广为流传的是水族先祖“陆铎公”创造水书说。很多脍炙人口的古歌古谣,传诵着他的丰功伟绩。其中一首大意为:“陆铎最聪明,他通晓日月星辰。他写水书传后代,写的水书指引后代人。陆铎最聪明,他全懂生死术数,掌握运行的日月星宿,了解人间的善恶心肠,与门徒共创立了水书。”而这些仅为传说,不能作为学术依据,且古歌中没有表明创制的时间和地点。

直到莫友芝的《红崖古刻歌》提及水书,它才逐渐进入学者视野。莫友芝是晚清金石学家、目录版本学家、音韵学家和书法家,对古文字颇多研究,被尊崇为“西南巨儒”。他在《红崖古刻歌》注中,对水字有不足百字的评述,提出其“云自三代”、“初本皆从竹简过录”、“其声读迥与今异,而多含古音,核其字画,疑斯篆前最简古文也”。后人对此解读为,莫友芝认为水族文字来源于秦代以前的金文和竹简。虽然该文中并未有详细考据的记载,但这段文字对水书研究起到了导引性作用。


  

水书:吉日鱼祭祖

上世纪40年代以来,水族古文字逐渐引起人们的
  

年刊行的《都匀县志稿》这样描述:“水书,一称反书,大氐古篆之遗。”年,现代语言学家、音韵学家张为纲在《水族来源试探》一文中,认为水家之所以“*名”繁多,尊崇巫师,皆为“殷代文化遗留之铁证”。年,岑家梧等在水族地区考察后,对水字与甲骨文进行比较研究,亦明确在《水书与水家来源》一文中得出结论:“水书与古代殷人甲骨文之间,当有若干姻缘关系。”二者被认为是“首开水书系统研究的先河”。年,水族学者王品魁在《水书源流新探》中认为,水书源于《周易》。张振江认为,“水书非常可能出现于清代的初、中叶”。


  

曾晓渝在多年的水语研究基础上,对水字和甲骨文字形、字符及所记内容进行比较后认为,水字和殷商甲骨文差距很大,与较晚的金文也不相近,不宜把水字看做是古殷商文化的遗留,它的产生时间远远晚于甲骨文。


  

而贵州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蒋南华同样基于水字和甲骨文字形、字符及所记内容的对比后,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水字是一种与殷商甲骨文、金文同根同源,却远远早于甲骨文、金文的古老文字。水书初创于帝喾高辛时代,发展、流播于唐虞夏商之初,在中国文字的发展史上曾经起到过上承“三坟”,中通“五典”,下启殷商甲骨文、金文的伟大作用。


  

到目前为止,对于水书的渊源,学界仍未有定论。但水书探源涉及水族语言文字、社会历史、天文历法、民族民俗、哲学思想、宗教信仰等方方面面,无疑为水书及水族文化研究打开了一扇大门,对研究水、汉文化交流和中华古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中国社会科学报》作者:霍文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